2025年4月25日,外国语学院学工组织例会于西二 508 教室开展四月心理案例研讨。学院辅导员姬国海、韩丽娜、吴霄雄、余悦等悉数到场,辅导员陆琼作为汇报人,深度剖析两个学生心理危机重难点案例。本次研讨特别邀请学校心理中心周超、李嘉铭两位老师莅临指导,多方联动,共同探索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新思路。
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处理是校园心理健康建设的关键环节,本次研讨选取的两个案例极具代表性与复杂性。研讨过程中,陆琼从案例的背景、发展过程、当前困境等多个维度展开详细阐述,将案例中涉及的学生性格特征、家庭环境、学业压力等因素抽丝剥茧,为后续分析奠定坚实基础。

在案例分析环节,陆琼针对每个案例的独特性,深入解读前期采取的干预措施。面对学生突发的情绪崩溃、自我封闭等危机状况,年级辅导员迅速介入,通过一对一谈心稳定学生情绪;学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组织专业力量进行研判;学生干部则发挥 “眼线” 作用,实时反馈学生动态。然而,复杂的家庭矛盾、根深蒂固的心理困扰等问题,让危机处理面临诸多挑战。
心理中心周超、李嘉铭两位老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经验,针对案例的难点与堵点,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。他们强调,在处理学生心理危机时,要注重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心理动因,善用专业的心理评估工具精准把握学生心理状态;同时,要构建家校协同机制,加强与家长的沟通,形成教育合力。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,与会人员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思路,即通过更细致的心理疏导、更系统的干预方案、更紧密的家校合作,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。
研讨尾声,学院副书记吴蓓总结发言,她对心理中心老师的专业指导表示感谢,并指出此次案例研讨为学院处理复杂心理危机事件提供了专业指引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心理中心的合作,持续加强学工队伍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建设,筑牢校园心理健康防线,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。
此次四月心理案例研讨,不仅是对复杂心理危机事件处理的深度探索,更是多方协作提升校园心理健康工作水平的重要实践。后续,学院还将围绕这些案例持续跟进,若你还想补充更多细节或有新的需求,随时和我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