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序号 |
姓名 |
论文题目 |
发表日期 |
期刊名称 |
1 |
赵旻燕
|
元语言比较的回声性研究
|
2013.1.20
|
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
|
2 |
金晓冬
|
自我评价过程观理论研究及启示
|
2013.3.1
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
|
3 |
邵益珍
|
政府网站国际话发展趋势研究
|
2013.3.20
|
电子政务
|
4 |
周玉华
|
翻译能力的自然化研究
|
2013.4.30
|
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学报
|
5 |
马央平
|
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研究
|
2013.5.28
|
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
|
6 |
周霄
|
杰弗里·哈特曼 一个超越结构的解构者 |
2013.05.28 |
兰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
7 |
张晓玲 |
论吕蓓卡形象的塑造艺术 |
2013.6.1
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8 |
汪缤 |
基于多媒体网络的综合英语多元互动教学研究 |
2013.6.1
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9 |
黄忠伟 |
理想读者视角下的批评话语分析 |
2013.6.1
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10 |
林琼 |
重铸有效性研究述评 |
2013.6.25
|
外国语文 |
11 |
周玉华 |
语言直觉的判断功能 |
2013.8.30
|
现代外语 |
12 |
葛璐群 |
人际意义和互动意义的构建 |
2013.9.1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13 |
胡朋志 |
翻译研究对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借鉴 |
2013.9.1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14 |
郭玉屏 |
成功者的秘诀 |
2013.9.1 |
新世界出版社 |
16 |
刘川 |
工程技术口译的话语分析 |
2013.12.30 |
中国ESP研究 |
17 |
符荣波 |
汉英口译语篇中的情态手段及其功能分析 |
2013.12.31 |
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|
18 |
刘磐磐 |
井伏鳟二早期文学中的水世界 |
2014.1.5 |
现代语文(学术综合版) |
19 |
符荣波 |
国内外语料库口译研究进展(1998-2012) |
2014.1.15 |
中国翻译 |
21 |
胡朋志 |
“心智/大脑”概念辨析 |
2014.2.28 |
现代外语 |
22 |
邵益珍 |
基于外文版网站视角的中央企业国际化行为研究 |
2014.3.20 |
电子政务 |
23 |
黄忠伟 |
主流批评话语分析研究与英语专业写作教学 |
2014.4.30 |
当代外语研究 |
24 |
林琼 |
口语输出中言语错误的自我意识研究-基于PACCEL语 料库 |
2014.6.1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25 |
杨敏 |
晚清时期宁波的英语教学及其现代启示 |
2014.6.1 |
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 |
26 |
姚剑鹏 |
从功能对等视角看十八大报告的英译 |
2014.6.13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27 |
夏珏 |
论《奥兰多》中的双性共体思想与当代性别和谐 |
2014.7.25 |
北方文学 |
28
|
黄厚文 |
略论麦尔维尔的生态意识——以《白鲸》为例 |
2014.8.1 |
名作欣赏 |
29
|
刘玉梅 |
模因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 |
2014.8.1 |
课程教育研究(外语学法教法研究) |
30
|
冯裕智 |
论二叶亭四迷的第一次中国之行 |
2014.8.1 |
名作欣赏 |
31 |
李丽 |
商务词语BID搭配与隐含信息 |
2014.9.1 |
中国ESP研究 |
32 |
姚剑鹏 |
从“三美论”角度浅析许渊冲对叠词的翻译——以《元曲三百首》为例 |
2014.9.1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33
|
吴玉霞 |
公共服务链:一个政府购买分析框架 |
2014.9.1 |
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|
34
|
周霄 |
安妮.布拉兹特里特诗歌的母亲形象 |
2014.9.15 |
重庆大学学报.社会科学版 |
35
|
肖红 |
On English Communication by Narratives and Computer Games |
2014.10.8 |
海外英语 |
36
|
赵旻燕 |
文化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宁波古建筑翻译 |
2014.10.22 |
科教导刊 |
37
|
王亚欣 |
以输出促输入的语言复述活动的语料选择 |
2014.11.15 |
文学教育 |
38
|
谭克新 |
演讲文体特征及其翻译策略 |
2014.11.21 |
中国俄语教学 |
39
|
王蓉 |
从《伊豆的舞女》探究川端康成的审美意识 |
2014.12.1 |
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|
40
|
夏珏 |
乔治艾略特文学创作中道德情怀的体现--以《米德尔马契》为例 |
2014.12.4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41
|
周双娥 |
耳中见色,眼里闻声——通感之听觉和视觉的映射理据探研 |
2014.12.12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42
|
谭克新 |
德语诗歌文体特征及其翻译策略 |
2014.12.15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43
|
周玉华 |
Lörscher的翻译过程研究 |
2014.12.20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44
|
许飞 |
從東漢鎮墓文看“泰山治鬼”的形成原因 |
2014.12.28 |
中国学论丛 |
45
|
李丽 |
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词语搭配特征研究 |
2015.3.1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46
|
李春江 |
汉语网络新词的英译研究 |
2015.3.2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47
|
谢颖 |
从《玛拉和丹恩历险记》看多丽丝•莱辛的生态意识 |
2015.3.20 |
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|
48
|
周霄 |
安妮布拉兹特里特的公众诗歌和个人诗歌对比研究 |
2015.4.15 |
文学教育 |
49
|
赵旻燕 |
从文化视角审视宁波的文物古迹翻译 |
2015.6.1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50
|
陈雁 |
浅谈新世纪对女性的称呼 |
2015.6.5 |
东方教育 |
51
|
胡朋志 |
如何解释语言的“功能” |
2015.6.15 |
现代外语 |
52
|
冯裕智 |
大正时期日本作家访华游记中的江南形象 |
2015.6.30 |
外国问题研究 |
53
|
林琼 |
二语课堂口头纠正性反馈效用的认知因素解读 |
2015.6.30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54
|
林琼 |
二语互动环境下重铸有效性问题的内在机制研究 |
2015.6.30 |
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|
55
|
周玉华 |
翻译过程中的三种编码模式:基于翻译学习者的研究 |
2015.6.30 |
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|
56
|
楼薇宁 |
方寸之间 尽得风流- 试析卡罗尔﹒希尔兹家庭小说的社会价值 |
2015.9.1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57
|
周霄 |
书写的焦虑——安妮布拉兹特里特公众诗歌研究 |
2015.9.15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58
|
姚剑鹏 |
二语教师话语中的修补启动 |
2015.9.16 |
当代外语研究 |
59
|
许飞 |
河西の古墓から出土した木板が語るあの世での結婚―魏晋期、甘粛省高台県古墓出土の「冥婚鎮墓文」 |
2015.11.20 |
アジア遊学 |
60
|
徐玲 |
西方口译质量评估概述 |
2015.12.1 |
科教导刊 |
61
|
冯裕智 |
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动漫的影响 |
2015.12.15 |
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|
62
|
徐宁 |
浅析中西“告地状”的语体差异 |
2015.12.20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63
|
钱颖 |
PACTE翻译能力模式视域下的商务英语误译研究 |
2016.1.30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64
|
姚剑鹏 |
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会话自我修补研究 |
2016.2.26 |
英语研究 |
65
|
林琼 |
二语课堂教师纠正性反馈研究 |
2016.3.1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66
|
李丽 |
商务英语人才知识结构需求探析 |
2016.3.10 |
英语教师 |
67
|
姚剑鹏 |
二语习得视阈下会话自我修补研究 |
2016.03.17 |
当代外语研究 |
68
|
褚艳 |
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“不同意”礼貌策略的跨文化语用对比研究 |
2016.04.15 |
中国应用语言学 |
69
|
冯裕智 |
武田泰淳与20世纪30年代中国留日作家 |
2016.05.22 |
新文学史料 |
70
|
姚剑鹏 |
会话自我修补中的语境化提示 |
2016.06.17 |
山东外语教学 |
71
|
胡朋志 |
论语言学研究中的自主性 |
2016.07.01 |
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|
72
|
叶狂 |
从罗曼语和斯拉夫语看“给”的句法功能 |
2016.07.14 |
当代语言学(原名:国外语言学) |
73
|
杨豪杰 |
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|
2016.07.18 |
科教导刊 |
74
|
谭克新 |
戏剧文体特征及其翻译策略——以布莱希特《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》为例 |
2016.07.26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75
|
卢飒 |
Bilingual Representation of Speech Sounds in Chinese-Japanese Bilinguals |
2016.08.10 |
Proceedings of 201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|
76
|
姚剑鹏 |
试论言语折回修补 |
2016.08.18 |
外语研究 |
77
|
郭小春 |
从媒介尺度的视角看华语电影的文化主体性建构 |
2016.09.01 |
当代电影 |
78
|
王蓉 |
谈汉字对日本的影响——以语言文化为中心 |
2016.09.15 |
语文学刊(外语教育教学) |
79
|
冯裕智 |
武田泰淳的中国战争经历与战争反思 |
2016.10.15 |
日本问题研究 |
80
|
陈美虹 |
英语倒装句的图形- 背景论分析 |
2016.11.01
|
考试周刊 |
81
|
黄忠伟 |
听/读者视角下的言据性语义范畴研究 |
2016.11.15
|
《语文学刊》 |
82
|
邵益珍 |
英语在跨境电商发展中的应用及需求分析 |
2016.11.21 |
中国市场 |
83
|
郭小春 |
主旋律电影传播再思考 |
2016.12.01 |
东南传播 |
84
|
胡朋志 |
论非熟练双语使用者的跨语言启动不均衡现象 |
2017.03.01 |
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|
85
|
王蓉 |
日本近现代作家中国游记的价值探究—评孙立春等著《日本近现代作家访华游记研究》 |
2017.03.30 |
青年文学家 |
86
|
王霞 |
利顿 斯特雷奇百年综述 |
2017.06.14 |
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|
87
|
姚剑鹏 |
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民族性格在英日德语词汇中的体现 |
2017.06.29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
88
|
姚剑鹏 |
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|
2017.06.30 |
第二语言学习研究 |
89
|
胡朋志 |
翻译认知过程中的注意机制 : 表征、扩展与转换 |
2017.07.01 |
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|
90
|
许齐良 |
Der Ritenstreit und die schwierige Lage der Intellektuellen |
2017.07.15 |
Jahrbuch für Internationale Germanistik |
91
|
卢飒 |
Research on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in Cross-language Switching |
2017.08.09 |
Proceedings of 201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|
92
|
卢飒 |
Influencing Factors of Phonological Cognition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|
2017.08.09 |
Proceedings of 201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|
93
|
姚剑鹏 |
基于语料库的我国英语学习者话语自我重复研究 |
2017.09.30 |
当代外语研究 |
94
|
许飞 |
论吐鲁番随葬衣物疏中的“海东头、海西壁” |
2017.12.31 |
敦煌研究 |
95
|
徐玲 |
从文化角度解读德国的创新养老模式 |
2018.04.09 |
安徽文学 |
96
|
冯裕智 |
武田泰淳与《大陆》杂志——兼谈《大陆》杂志刊行始末 |
2018.05.03 |
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|